全國服務熱線
制冰機用冷凝器的使用方法需結合其工作原理、安裝環境、操作規范及維護保養展開,以下為具體說明:
一、安裝與環境要求
通風與空間:冷凝器需放置在通風良好、遠離熱源的環境中,確保周圍溫度不超過30℃,避免因散熱不良導致制冰效率下降。設備與墻壁、障礙物需保持至少150mm間距,保障氣流循環。
水平放置:制冰機需置于堅實平整地面,避免因傾斜導致運行時產生噪音或出現不脫冰現象。
水路連接:進水管:連接符合飲用水標準的供水管,水壓需控制在1.5~3kg/cm2,并加裝過濾裝置防止堵塞。
排水管:使用Φ12軟塑波紋管連接排水頭,確保排水暢通。
二、操作流程
開機準備:檢查冷凝器及制冰機各部件是否完好,確認無漏水、漏電風險。
接通電源,將翹板開關置于“I”位置,系統啟動自檢程序。
參數設置:根據環境溫度和需求,通過控制面板設定冷凝器溫度和除霜時間(若設備支持)。
初始狀態下無需頻繁調整,但需定期檢查運行參數是否符合設定值。
啟動與運行:按下“開”按鈕,設備開始工作。首次啟動需等待幾分鐘,待系統穩定后進入制冰狀態。
運行過程中,冷凝器通過風扇或冷卻水將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冷凝為液體,釋放熱量至外部環境。
停機操作:按下“關”按鈕,設備自動完成停機流程。
長期停用時,需切斷電源并清理冷凝器、水盒等部件,確保內部無水分殘留。
三、維護與保養
定期清潔:水冷式冷凝器:每月檢查冷卻水水質,定期清理水垢和污垢,確保冷卻水進出口溫差在4~6℃范圍內。
風冷式冷凝器:每周用壓縮空氣清潔散熱肋片,防止灰塵堆積影響散熱效率。
檢查泄漏:每月檢查冷凝器出水是否有氨(遇酚酞變紅)或油污(氟用冷凝器),發現泄漏需及時檢修。
壓力監控:冷凝壓力最高不超過1.5MPa,超出范圍需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。
確保安全閥正常工作,防止壓力過高引發安全隱患。
部件維護:定期潤滑風機軸承,檢查電機電流和溫度,確保運行平穩。
冬季長時間停用時,需排空冷凝器內存水,防止凍裂設備。
四、常見問題處理
制冰效率下降:檢查冷凝器是否積塵或堵塞,及時清理散熱片。
確認冷卻水流量和溫度是否正常,調整至規定范圍。
設備異常噪音:檢查風機、電機地腳螺栓是否松動,葉片是否與防護罩摩擦。
調整風機位置或更換損壞部件。
冰塊質量差:檢查冷凝器溫度是否過高,導致制冷劑冷凝不充分。
調整供液量或清洗蒸發器,確保制冰過程穩定。